广西招商网络> 正文

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组建方案  

2021-09-02 14:54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新机遇,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促进社会参与举办事业单位,更好地提供公益服务,根据《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企业等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事业单位设立登记办法(试行)》(中央编办发〔2015〕132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20〕4号),现就组建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产业创新研究院”)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针对制约贺州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瓶颈与短板,坚持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中间协同、后端转化,充分发挥“东融窗口”和前沿阵地的作用,推动科技与经济对接、创新与市场需求对接、创新成果与产业对接、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对接,将产业创新研究院打造成为引领贺州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新引擎和科技制度创新示范平台、产业技术供应方、新经济、新业态策源地、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者、开放合作新高地、科研机构和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为深化事业单位改革创新提供可复制的样板经验。  

(二)总体要求  

突出市场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资本链和价值链,以市场化手段组织创新资源,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无缝对接。   

创新体制机制。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构建市场导向的管理机制、开放创新的合作机制、灵活包容的人才机制、多元化股权收益激励机制、成果转化效益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与分配机制。  

引领产业升级。围绕长寿贺州金字招牌,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突出应用技术研发,推动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促进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凝聚创新合力。调动政府、企业、园区等各方积极性,加强与国内外高校、研发机构的对接合作,引进粤港澳大湾区一流的科技领军人才,建设开放融合共享的区域性创新平台。  

二、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功能定位  

为全速推进我市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建设,发挥产业创新研究院前沿阵地的作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贺州与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知名企业的沟通交流,推介贺州,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优质项目落户贺州,助推高水平建成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  

(二)发展目标  

2021—2025年,将产业创新研究院建成具备良好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事业单位,形成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优质资源的产业孵化平台和柔性人才高地,为实现贺州高质量发展提供引擎和支撑作用。  

三、机构设置和运营模式  

(一)机构设置  

组建广西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研究院,不定机构规格、不核定编制,为利用国有资产依法举办的实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的新型研发机构,依法注册为事业单位,在贺州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进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产业创新研究院加挂贺州市人民政府粤港澳经贸联络中心、贺州市东融新产业育成中心的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三块牌子”的运营管理体制。市发展改革委(市东融办)为产业创新研究院的行业主管部门,承担对产业创新研究院的业务运行、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目标等监督管理职责。内设行政部、项目服务部、交流联络部、顾问专家组。核定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1名,副院长2—3名。

主要职责: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专家智库、龙头企业在规划、政策、产业、项目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对外做好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引智、引资、引技、引企等前期综合性服务,对内做好向市委、市人民政府提供粤港澳大湾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的定期信息服务;通过市场化运作,向粤港澳大湾区全方位宣传推介贺州的生态优势、特色产业、优惠政策、招商项目等,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到贺投资兴业。承办市委、市人民政府交办的临时事务,以及做好东融政策及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实践经验调查研究,加强政策调研工作,为市委、市人民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  

(二)运营模式  

产业创新研究院为实行市场化运营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在贺州注册,在深圳运营。主要工作方式包括:  

1.大力推广贺州,发挥贺州的区位资源,产业政策优势,为粤港澳大湾区有意向到贺州发展的企业创造机遇。  

2.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状况及有关政策,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和企业向贺州外溢发展的可行性,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可能向贺州转移的产业现状、特点、趋势,并提出相关扶持政策建议。  

3.以新产业孵化及科技成果转化为支撑。强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科研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的沟通交流,引导粤港澳大湾区企业优质项目落户贺州,推动贺州产业转型升级。  

4.充分利用、借鉴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品牌、研发及国内外市场渠道的优势,开展多方位、多形式的沟通交流,寻找各方双向发展合作机会。  

5.每年在深圳或贺州举办一次“广西东融先行示范区”产业发展峰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与贺州产业的互动、互通、互融。  

产业创新研究院办公地址暂定在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南一道9号中国科技开发院(孵化中心)楼408室。  

四、组织领导和政策支持  

(一)组织领导  

产业创新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管理模式,组建产业创新研究院首届理事会,作为产业创新研究院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理事会由13人组成,核定理事长和执行理事长各1名,理事长由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执行理事长兼任院长,市发展改革委、财政局、国资委、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各委派1名理事。院长和副院长3人出任理事,另外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强优企业邀请5名负责人或专家任理事会成员组成运营团队。理事会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国家政策、行业规划和本单位章程的有关规定开展工作。  

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副院长组成的管理层(管理层每届聘用期为五年)为理事会的执行机构,向理事会负责并定期报告工作,管理层实行院长负责制。管理层在理事会的领导下,按照章程履行职责。  

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非常设机构,由区内外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知名专家学者组成,主要负责对产业创新研究院中长期发展规划、重大事项、重点研发项目进行决策咨询和技术指导。  

(二)政策支持  

经费来源。产业创新研究院有关补助经费按规定纳入市财政年度预算,由市财政专项拔付,纳入市财政支出审计范围。  

财务核算。产业创新研究院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主动接受财政部门的管理和指导及审计部门的监督。产业创新研究院配备会计和出纳,实行钱账分管,实行规范的报账审批制度和内控制度,财务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产业创新研究院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人员差旅费、公务接待费标准等参照市国有企业标准,按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办法实施,在深人员交通补贴参照深圳地方企业标准执行。  

优惠政策。对产业创新研究院孵化、衍生企业实行“多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并实行“一照一号”管理;对产业创新研究院孵化、衍生企业,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实行“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登记。税务部门根据产业创新研究院需求,提供个性化税务服务,简化流程、手续,确保各项税务优惠政策落实到位;因有特殊困难不能按期缴纳税款的,经税务部门依法批准可延期缴纳;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确有困难的,经税务部门依法批准可给予减免支持。  

绩效考核。产业创新研究院的绩效考核参照市人民政府驻外机构或专项事务管理类机构绩效管理考核办法执行,结合市委、市人民政府对产业创新研究院的工作要求和部门岗位的工作性质,按考核办法对产业创新研究院的绩效进行考核。全职工作人员视市人民政府对产业创新研究院考核情况及有关规定给予适当年度绩效奖励。  

退出机制。畅通退出渠道,健全“优胜劣汰”机制,因产业创新研究院绩效目标难以完成或政策法规变化可按程序由行业主管部门或本单位主动申请退出和注销登记,必要时市人民政府也可根据工作需要撤并重组。退出注销时剩余资产的处置应当严格执行相关规定,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  

相关制度。产业创新研究院各类人才按照全职和兼职人员分类享受市级相关人才政策。鼓励产业创新研究院参与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境外知名大学、科研机构、跨国公司联合建设研发机构,在境外设立或参与设立研发、科技服务机构。对产业创新研究院及专业研究所开展国际合作所需付汇,实行事先承诺制,市发展改革委(市东融办)和税务等相关部门事后并联监管。建立鼓励创新容错机制,对确因不可抗力造成研发或投资失败导致的财政资金损失,经相关程序审核后予以核销处理。产业创新研究院严格实行年度信息披露和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制度。

展开
投资咨询热线
400-168-6016
  • 招商引资政策
  • 工业用地信息
  • 厂房租购平台
  • 其他招商信息
  •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
    快去查看吧~
    政策下载
    在线咨询
    电话沟通
    电话咨询
    400-115-5265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